连日来,各种突发事件的报导接连不断,灾难发生的瞬间,掌握自救逃生技巧能挽救更多生命。然而,国人的自救能力远低于国际水平。 国人欠缺三大自救能力 缺乏风险评估能力。在出游前,每个人都要有一个应急预案,要全盘考虑有可能发生的危险。比如暴雨可能引发泥石流、山洪等。预测到这样的危险,就要尽量避免外出。如果一定要外出,就要在车里配备手电、食品、水、毛毯、救生笛等应急物品,并定期检查更换,放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方便易取的地方。国人往往不喜欢预估危险,觉得自己不会赶上小概率事件,存在侥幸心理。 欠缺应急避险能力。不少人具备一定的应急避险知识,但在操作或理解上存在误区。咱们应注意在以下紧急情况时正确自救: 地震:地震时,若感到头晕,移动困难,必须马上抱头下蹲,身子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躲避时,还应远离玻璃、门窗、外墙,不可跑向阳台、楼道,更不可跳楼。如晚上发生地震,人正在床上休息,要抓紧枕头,保护头部,滚下床,床的周围就是安全空间。震后,如果被埋在废墟下,重点是保护自己。首先,应保持呼吸畅通,尽力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见到烟雾或闻到异味时,应用衣物捂住口鼻,保护呼吸道。其次,应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第三,应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如无法脱险,应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物体发出呼救信号。若受伤流血,要及时止血。 火灾:盲目大喊大叫,四下逃生,甚至“跳楼”,这些都是火灾时最常见的错误行为。喊叫不仅浪费时间和体力,还会吸入浓烟,导致呼吸道烧伤。应避免直立行走,尽量采取较低的姿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保护呼吸道。切忌坐电梯逃生,应从消防通道或楼梯逃生。如发现室内房门发烫,并有浓烟散出,要马上关紧房门,最好用冷水浇门,并拿湿毛巾等堵住门缝。民众在等待救援时,应站在阳台、窗口等易被发现的地方,摇晃鲜艳物品呼救。 暴雨洪水:刚下暴雨时,楼房居民应关好门窗,避开金属管道,切断电器电源。若洪水突然来袭,必须抓住固定物件,如暖气管等。雷雨天气,不要在高楼下、大树下、大型广告牌下停留。如正在湖边或河边散步,应在低洼处蹲下,双臂抱膝、双腿靠拢、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切忌用手接触地面。另外,切忌在雷雨天接打手机,防止雷击。都市中若发生洪水,大家应迅速到高地避险,同时应留心收集各种漂浮物,如木盆、木桶等。在不了解水情时,一定要耐心等待救援,不要只身游水转移。若身在山区中,应避免过河,远离倾倒的高压线铁塔和低垂或毁损的电线。开车遇暴雨时,千万不能冒险行驶,应选择较高安全地带停车。如困在车里,应用坚硬物体敲碎车窗逃生。 公共场所挤压踩踏:发生挤压踩踏事件,一定不要拼命往外跑,要和前后人保持距离,做到靠边不居中,贴墙不贴人。一旦被挤进人群,要抱起孩子,并与大多数人的前进方向保持一致,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要逆行。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如已被推倒,又无法站起,应设法靠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抱住后脑勺,双肘撑地,使胸部离开地面。如发现有人跌倒,要马上停下并大声呼救,让后面的人注意。 公共交通事故:地铁易突发火灾、停电等事故,公车易发生踩踏伤等事件。如被困于没有到站的地铁内,砸窗逃走可能导致摔伤或因轨道未断电而发生触电。逃生时,应耐心等待路轨截断电源后再下车。在工作人员通知断电后,再迅速破窗逃出。火车发生事故前,一般会紧急刹车,这时要远离门窗,让下巴紧贴胸前,抓住或紧靠牢固物体。若座位远离门窗,就留在原位,保持不动。若接近门窗,应尽快离开,寻找最近的牢固物体。 心理抗压能力不足。面对灾害时,心理承受能力决定自救的命运,心理暗示对增加生存几率很重要。意志越坚定,忍耐力越强。遇到紧急情况,很多人不知所措或盲目行动,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无端消耗。应保持冷静的心态、积极的信念。 为何国人的自救能力缺失严重? 首先,从教育体制来讲,自救能力教育不足,且缺乏实践演练。目前学校对安全教育很重视,不过多是书面文字,比较枯燥,学生到底能接受多少不好说。安全教育应该更加专业化,不能纸上谈兵,应该请有“实战经验”的老师指导,让孩子积极实践。实践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最好途径。 而在美国很多地区,急救自救培训课程已成为当地高中生的必修课,没学过就无法获得毕业文凭。英国孩子更是从学龄前就开始学习自救,幼儿园通过“过家家”等形式,让孩子认识急救设备。日本人到餐馆、商场等各种公共场所,都会先看紧急出口的位置。不仅如此,日本人还尽量做到对自己所在的社区了然于心。比如万一发生地震,最近的公园、广场在哪里,从哪里走可以避免人群或车辆拥挤等,许多日本父母都会带着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了解这些信息。 专家表示,学校应成为学生学习防灾自救知识的主要场所,并学习国外经验,将自救逃生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增设考试项目。同时,教育部门应在各级学校,包括大、中、小学,更新现有“落后”的教学方法。 其次,政府对市民的培训不足。美国国民有25%都接受过急救培训,日本东京这个数字是15%,中国香港是10%,北京只达到1.6%。 第三,国人学习自救知识的意识不强,属于“被动”学习。专家在培训中常常出现“不受重视”的尴尬情况,比如给企业员工培训时,老板担心耽误工作进展不乐意;给学校学生培训时,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校长、老师怕耽误学生正课时间而为难;家长也不理解,觉得耽误孩子时间学些“用不到”的技能。没有把自救提升到一个重要的高度,不少人觉得可学可不学。 |
(责任编辑:) |
遇到突发事件,咱们该如何自救?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日期:201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