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老年营养 促进老年健康
来源:未知   作者:公共卫生科   点击数:   日期:2022-07-22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器官功能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咀嚼和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视觉、听觉和味觉等感官反应迟钝;肌体组成改变,瘦组织群下降、体脂肪量增加、内脏萎缩、骨密度降低;机体的基础能量代谢降低;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高发人群。 


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发生营养不良?

老年人对能量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但对大多素营养素的需求并没有减少,对某些营养素(如蛋白质和钙)的需求反而是增加的。然而老年人牙齿脱落,唾液分泌减少,导致缺乏食欲、消化吸收功能减弱,直接影响了老年人对食物的摄入量导致对营养素的摄入不足,蛋白质合成下降,导致营养不良发病率增高。同时,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服多种药物,疾病和药物的影响也会影响食欲,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消耗增多。


老年人一日三餐怎么吃?

种类合理搭配 老年人每天应至少摄入12种及其以上的食物。早餐宜有1-2种以上主食、1个鸡蛋、1杯奶,另有蔬菜或水果。中餐、晚餐宜有2种以上主食,1-2个荤菜、1-2种蔬菜、1个豆制品。除常吃的米饭、馒头、花卷等主食外,还可以选小米、玉米、荞麦、燕麦等各种杂粮谷物,此外,土豆、红薯也可作为主食。

用餐方式可以采用少量多餐。三个正餐,中间加两次点心或者是加三次点心(水果、牛奶等)。制作细软,尽量将食物切小切碎,或延长烹调时间。在烹调方法上多采用蒸、煮、炖、烩、闷等烹调方法,少煎炸和熏烤等。

摄入足够量的动物性食物和大豆类食品。人体在40岁左右开始出现肌肉量的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丢失的速度明显增快,肌肉衰减可导致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是老年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对延缓老年人肌肉衰减、减少老年人贫血具有关键作用。动物性食物摄入总量应争取达到平均每日120-150g,并选择不同种类的动物性食物,其中鱼40-50g,畜禽肉40-50g,蛋类40-50g。各餐尽量选择瘦肉,少吃肥肉。建议老年人尝试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奶制品,如鲜奶老年人奶粉等。

共同进餐,保持良好食欲,享受食物美味。我国空巢、独居的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社交空间被压缩。制备食物、共同进餐能调节心情、给人愉悦;建议老年人积极主动参与食物采购和制作活动,与家人、亲朋好友一起进餐,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群体活动,保持进食的欲望,愉悦地享受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