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通畅了,城市才能正常运转
血管好似人体内的交通系统
保证管道畅通是健康的基础
而对于血透患者而言
内瘘更是一条高速“公路”
一旦发生内瘘的狭窄、栓塞
不但无法继续透析治疗
还会有生命危险
被迫亮“红灯”的生命通路
50岁的刘阿姨在两年前被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开始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是这类疾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每周三次的透析,让刘阿姨成了肾病科的老熟人。
刘阿姨患有糖尿病16年,长期糖尿病使血管基础条件变得很差。近期,刘阿姨在血透时出现透析流量下降,最高才达150ml/min(正常范围:210–250ml/min),无法满足透析充分性。经左上肢内瘘血管彩超检查,提示内瘘狭窄,显示左上肢引流静脉局部管腔变细,距瘘口约3-5cm处管腔内径只有1.6mm,就像一根针那么细,而距瘘口约15cm处管腔内径也只有3.8mm,这可愁坏了刘阿姨。
“放心吧,你这内瘘狭窄的情况不用动刀,可以做B超引导下腔内球囊扩张术(简称:PTA术),就是在超声引导下,把球囊导管精准的放置在内瘘血管病变位置,撑开血管,矫正狭窄部位,恢复血管内径。最重要的是你血管扩张后,可以马上透析,既不耽误透析治疗,又不用临时置管增加痛苦!”高先楼向刘阿姨耐心解释。
小球囊解决大问题
前不久,高先楼为患者做了B超引导下腔内球囊扩张术。术中,高先楼通过超声定位顺利扩张了内瘘瘘口和血管两处狭窄段,术后B超评估显示狭窄段血管扩张良好,内瘘血管杂音及震颤明显增强,测量两处狭窄处内径分别为4.3mm和5.0mm,瘘口为4.5mm,术后当天患者就使用了内瘘血管行血液透析治疗,血流量达260ml/min以上,使用效果非常满意,刘阿姨和家属长长地舒了口气。
高先楼介绍,血透病人由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血透时反复穿刺,刺激血管内膜易增生,还有部分血管成熟不良,引起血管腔狭窄,这种情况若不及时处理,内瘘很快便会有血栓形成。一旦形成血栓,会引起内瘘闭塞,将不能进行血液透析,严重者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
对于内瘘狭窄的治疗,我院肾病科采取的是B超引导下腔内球囊扩张术,该手术全程在超声引导下采用导管技术进行血管狭窄再扩张。与传统开放手术、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介入手术相比,它具有无辐射、无造影剂、创伤小、不良反应少、术后即可使用等优点,现已成为动静脉内瘘狭窄治疗的首选治疗手段。同时,为了减轻患者因球囊扩张带来的疼痛,肾病科采用臂丛神经麻醉、或狭窄部位局部麻醉,真正将患者的痛苦减到最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