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医案—甘温除大热
来源:未知   作者:心血管科   点击数:   日期:2013-12-20

 甘温除大热病例

蒋某,女,56岁,2012-04-03

低热半月

患者半月前因泄泻自服抗生素治疗症状未减又增乏力,流感,食欲不振,神萎致二院住院检查诊断肠炎,药物治疗经保肝,抗感染治疗上述症状消失,患者后感肢倦乏力神萎,测体温腋下37.3-37.8C之间,遂经多项检查排除结核,风湿及内分泌,免疫及癌变等病后出院。于43日就诊,诉低热,自测体温腋下37.3-37.8C之间午后2-5点时尤为明显,不恶寒,头痛鼻塞,咽痛,咳嗽伴肢倦神萎,畏寒怯冷,自汗,食欲一般欠面色萎黄,少气懒言,苔少,脉沉,综合脉证患者泄泻伤脾,营卫失养,中气虚陷及阳,阴阳失调而发热,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20g当归10g党参8g炒白术15g

炙甘草5g升麻5g柴胡5g陈皮8g

仙灵脾10g知母8g桂枝5g白芍12g

五剂

二诊时感精神好转,测体温36.8-37.1C之间,口服原方续亓5剂,电话联系已愈。

回忆80年在苏州中医院进修时奚凤霖老师治一例女性50岁住院病人,因发热待查收住入院,经多种理化检查未明病人,在检查期间也用抗生素治疗,邀奚老会诊,见患者神萎,低声,懒言,面色少华,齿白发脱,诉绝经10年,苔少质淡脉细,奚老分析患者为气血不足,元进败竭,选 14味建中汤加减

黄芪15g肉桂3g党参15g炒白术10g

茯苓15g炙甘草5g当归15g白芍15g

熟地15g川芎15g补骨脂10g菟丝子10g

肉苁蓉10g鹿角片10g

三剂药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继续服三剂后出院,服药期间停用一切西药住院观察。

当奚老处方时考虑患者既然气血不足,元阳败竭,但毕竟是发热病人,用上述偏清是否升之体温之弊,实践打算如我的预料,带着上述病例及治疗经过求教于苏州,淮阴西医界名人,均不知病人西医诊断,认为器质性病变未发现阳性理化检查依靠,药物发热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前就发热可以排除,神清低,热度在38度以下,现今仍不解。然而辨证中的投药急切。为桴鼓,奚老指出用八珍汤补气血,对阳虚发热患者的温阳药选择时考虑患者体弱多有不耐。吴萸,肉桂等刚愎之剂。而应从督脉着眼,益督脉 ,温一身之阳,督脉之气是敷布命火之动力。通补督脉则阳回。选用菟丝子,补骨脂,鹿角片,肉苁蓉,仙灵脾等温肾壮督之品。以振奋肾阳,温壮督脉往往效验。

 

(责任编辑:董海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