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烧宝宝拼命哭闹,针扎不上、药喂不进,他“一招”退烧!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日期:2020-10-20
孩子生病难受 家长担惊受怕 经历过孩子生病时的兵荒马乱 很多爸妈深切地感受到 “只要孩子不生病,再作都没事!” 这当中 最常见、也最让爸妈头疼也操心的 就是发热 “别急别急,我来给孩子做个推拿吧,推拿也可以退烧的。一直这么烧着,孩子也难受。”张春健温和地向家长建议。 听说不打针不吃药也有办法让孩子退烧,家长立刻同意试试。张春健仔细辨证,并结合化验结果,诊断出妞妞的发烧应该是由外感风寒引起的。他采用了清天河水、退六腑等清热手法推拿了20分钟。 第二天下午一上班,妞妞就出现在了推拿科门口,她已经完全退烧了,妈妈不放心,专程带她来,打算再推拿几次巩固一下。妞妞的妈妈高兴地说:“这次能不打针不吃药就退烧,实在是出乎意料,也是我们妞妞运气好,遇到了张主任。”
关于发热,家长需知晓这些“小知识”
发热其实是宝宝升级打怪、提高免疫力的办法之一,也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防御反应。话虽如此,宝宝发烧了肯定难受呀,怎么办?今天就请淮安市中医院推拿科小儿推拿专业硕士胡舒然为您解答吧! 由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许多疾病会导致宝宝体温升高,发热是小儿常见病症之一。其中,体温<38℃属于低烧,体温38℃—39℃属于中度发热,体温>39℃则属于高烧,面对不同情况的发热,需要明确病因,采取合适措施。 最新的美国儿科学会指南,并没有规定超过多少度必须吃退烧药,而是强调宝宝的舒适度,一旦宝宝发烧了,舒适度大打折扣,就可以使用退烧药了。不过,目前国内公认还是建议一般超过38.5℃,可以口服退烧药。 中医认为小儿具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通过一些特定的推拿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可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提高宝宝的机体免疫力,小儿发热、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都可以通过推拿来解决。 如果是外感风寒引起的发热,一般推拿一次即可退烧,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则需要多推拿几次。
推拿治疗小儿发热的“小妙招”
关于发热,老母亲们有操不完的心。我院推拿科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来五部退热法是治疗小儿发热行之有效的方法,五部退热法主要是在上肢,下肢,腹部,头颈部,背部这五个部位采取对应手法进行退热。上肢:清肺平肝,海底捞月,清天河水,退六腑等 下肢:推箕门 腹部:神阙,摩腹 头颈部:开天门,分阴阳,运太阳,揉耳后高骨,推桥弓 背部:推脊 在去医院诊断、明确发热原因后,除了适宜的药物,家长们在家中也可以使用下面几种推拿手法帮宝宝退热。 退六腑 用并拢的食、中二指指面,自宝宝小指侧的肘横纹推至腕横纹,操作10-15分钟。 清天河水 用食、中指螺纹面着力,自宝宝手臂正中的腕横纹推向肘横纹,操作10-15分钟。 提捏大椎 拇、食指轻轻用力提捏宝宝低头时最高点的下方,操作5-10次。 清肺经 用拇指自宝宝无名指的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操作300次。 平肝经 用拇指自宝宝食指的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操作300次。 推脊 食中二指并拢,自宝宝低头时脖子最高点向尾骨端直推。 另:在推拿操作过程中,家长可以蘸取清水作为介质,来提高退热效果。 特别提醒 1、这些小儿推拿的手法比较简单,妈妈们可以学一学,不过宝宝发热建议首先去医院明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2、小儿发热并非都是全身发热,针对各部位的热度可采取对应手法,如宝宝手脚冰凉头面发热时,可增加头面部的退热手法,减少四肢的退热手法。
推拿科
推拿科是我院中医特色科室,设立了颈肩腰膝、针刀、小儿推拿等专病专科门诊。在多年的医疗实践中,秉承中西医结合,逐渐形成对颈肩腰膝的诊疗以及小儿推拿等为主要发展方向。擅长运用推拿治疗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如感冒、发热、急慢性咳嗽、腺样体肥大、肌性斜颈、遗尿、急慢性腹泻、食欲不振以及体虚易感冒、生长缓慢等疾病,疗效确切。并擅长以推拿手法、整骨、针灸、针刀、中药等中医疗法综合治疗颈、肩、腰、膝及相关疾病。 咨询电话:0517—80995128 |
(责任编辑:宣传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