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男子突发脑出血昏迷不醒,一个月后,他又能走路啦!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日期:2020-06-08
  说到“脑出血”,你想到的是什么?口角歪斜、半边身瘫痪、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
  但是,我院的脑外科里,却时常充满温暖、感动和奇迹
  前不久的一个下午,一阵阵欢笑声从淮安市中医院脑外科的病房里传出。原来,在该院脑外科、康复科团队的共同救治下,因“突发脑出血”入院的45岁于先生历经31天,不但闯过了生死关,还能下地走路了。
    “是你们给了我儿第二次生命,你们的细心周到让我们全家人感恩!”出院那天,患者的父亲握着医护人员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危急时刻
  一个普通的周日上午
  ✎11:00,一阵阵头晕、想吐的感觉让经常加班熬夜的于先生心里泛起了嘀咕:“难不成最近工作忙经常熬夜,血压又高了?赶紧来量量血压。”没想到,刚准备起身去拿血压计,于先生便一头栽倒在地,没有了知觉,妻子急忙拨打120,于先生被送往淮安市中医院。
  ✎12:30,完善相关检查的同时,急诊科医护人员推着于先生飞奔至放射科,颅脑CT检查结果显示,左侧基底节区出血约40毫升!脑室明显受压、中线移位,脑疝形成!
  ✎13:40,在与患者家属沟通、快速完善术前检查及相关准备后,于先生被推入手术室,接受了颅内血肿清除术。脑外科副主任医师张要田主刀,及时为于先生清除了颅内的血肿,解救了受压的脑组织。
  万幸有你们
  ✎15:20,手术成功,患者进入ICU(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术后进一步治疗和观察。
  ✎术后第2天,由于手术及时,患者已清醒,脱离了生命危险,转入了普通病房。
  临床上,脑出血术后的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偏瘫或失语等神经功能障碍。因此,术后脑外科与康复科密切合作,并按照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结合于先生脑出血的部位和一侧肢体留下的功能障碍进行详细的功能评估,并制定出周密的术后疼痛管理和康复计划。
  于先生的康复训练,便从术后第二天开始了——
  治疗期间,一方面对患者采取促醒、营养神经、激活脑细胞等方法,辅以中医针灸、中药口服、高压氧等中西医结合治疗。
  另一方面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前期运用电刺激、口肌训练、复述练习等来促进患者言语和吞咽功能的恢复;针对右侧肢体软瘫,运用低频脉冲电刺激及促通;中期注重帮助患者进行坐位、站位及步行训练,从而增强各关节的协调性,让肢体活动功能逐步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师潘美琪帮助患者做肢体运动
  ✎ 术后5天,患者能够开口说一些"你好“”谢谢”等简单的话语。
  ✎ 术后12天,吃饭、喝水没有呛咳,拔出鼻饲管,恢复正常饮食。
  ✎ 术后20天,可以独自坐在床边5分钟,自己能够刷牙洗脸。
  ✎ 术后31天,可以下床站立,并借助辅助器独立行走。
  每天医护团队查房时,于先生都会拉着医护人员的手以表内心的感谢。“每天他都在进步,今儿还说自己力气又大了,要自己走呢!”看到儿子重新站立行走,恢复的这么好,老父亲十分激动,逢人就说“来这里治病,靠谱的很!”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院积极整合医疗资源,利用多学科优势互补,为脑血管病患者打造全方位无缝一站式服务,用康复的效果见证,用患者的口碑说话。
  相关链接
  高血压性脑出血为何越来越年轻化?
  脑外科副主任医师张要田介绍:高血压以往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工作压力增大等因素的影响,高血压病患者越来越年轻化。
  高血压病早期时无特异症状,难以察觉,很多年轻人不重视,没有及时就诊,如长时间不积极治疗,可引起血管玻璃样变,导致整个血管变脆。一旦遇到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用力排便等情况时,血压突然增高,血管可能破裂,甚至可能造成脑出血。
  ERAS是什么?为何越早介入越好?
  ERAS即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是围绕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创伤应激、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并回归社会的系统工程。强化围手术期处理,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为了让脑出血术后的患者尽快康复,康复科安排专业康复师“驻扎”在脑外科,在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提供专业化康复评估和个体化治疗,这一举措不但促进了脑外科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还大大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温馨提醒: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并伴有长期头痛,或有家族病史的,在体检时应有针对性地进行CT血管成像等检查。
  ▲一旦出现头部突然疼痛、作呕、昏迷,以及肢体麻木、眼睛感觉睁不开等这些不明症状,应该高度重视。
  ▲慢性病患者,尤其是高血压患者,一定要遵医嘱服用降压降糖药物,控制好血压血糖等。
  脑外科健康热线:80876070  80876029

(责任编辑: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