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见过太多生死,却依然无法看淡生命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日期:2019-05-22
    ICU,又叫重症医学科,是医院抢救危重患者的主战场。在这儿,一道厚重的金属门隔开的是两个世界……门外,人声嘈杂夹,杂着家属们的叹气和呜咽彼此安慰的低语,而门内,却如此寂静,只有机器的“滴答滴答”声与医护人员忙碌的脚步彼此呼应。
    我院急诊科和ICU主任金晓玲带领着医护团队,在这里看到过太多生死离别、人间冷暖,患者是离开这儿走向死亡,还是转到普通病房继续活下去,都在一瞬之间。他们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但哪怕只有一点希望,他们也会拼劲全力……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感恩!”
    王先生| 29岁
    高空坠落多发伤 | 在ICU二十多天
    3月27日,在市区某工地从事高空作业的王先生,怎么也没想到因自己不慎从高处坠落,险些丢了命。由于上半身着地,工友们找到他时,已神志不清,全身多处外伤,大伙立即将奄奄一息的他送到我院进行抢救。
    入院诊断为高空坠落多发伤,创伤性休克、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发肋骨骨折、骨盆骨折。医院立即开辟创伤救治绿色通道,确定了由ICU、外科、骨伤科专业主导治疗,其它相关科室联合治疗,前期先通过输血、补液等措施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后转入外科和骨科手术治疗。
    “1、2、3,抬”,就当大家共同发力准备将患者从担架搬至ICU病床时,患者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医生来不及考虑,赶紧开始心肺复苏,紧急扩容、气管插管、器械通气……经过20分钟争分夺秒的抢救,患者停跳的心脏不再“怠工”,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刻。
    幸好,他没有放弃,为他治疗的我们也没有放弃。
    “我要是倒下了,我老婆孩子该怎么办?!”
    倪叔叔| 47岁
    高血压脑出血 | 在ICU一个多月
    5月13日上午,病情已平稳的倪叔叔回到了普通病房,当他见到老婆和孩子时,哽咽着,失声痛哭:“对不起,对不起,让你们担心了……”
    原来,家住越河小区的倪叔叔有高血压病史10多年了,平时身体没什么不适,没想到2月前,他突然头痛、呕吐,左半边身子使不上劲儿,家人手忙脚乱地把他送到我院,结合头颅CT等相关检查发现是脑出血。入院后没多久,倪叔叔就陷入了昏迷,后来转入ICU抢救。
    进入ICU后不到一周,他突然出现血压、血氧下降、血容量低、心率增快,病情进一步恶化,情况不容乐观……
    ICU门外,听到这个消息,家人既焦急又伤心……只能默默祈祷,每天奔波,只为在下午那短短的30分钟探视时间里能看到他,那是一个家完整的希望。ICU里面,倪叔叔浑身上下插满了各种各样的管子,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鼻饲管、导尿管……这些长长短短的管子,连接着生,也连接着死。
    经过ICU医护人员不分昼夜的抢救和监护,这场历时两个多月的生死拉锯战,倪叔叔赢了,阳光再次照耀进了他的生命。
    “真没想到我还能从这里活着出来”
    程奶奶| 71岁
    急性左心衰竭 | 在ICU十七天
    回想起住在ICU的十多天,71岁的程奶奶十分激动:“医生费那么大劲儿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我可得好好活着,我今年还要看孙女结婚呢!”
    程奶奶患糖尿病、高血压20多年,4月15日下午,由于在家上厕所时用力过度,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喘等不适被家人紧急送医。入院后,结合相关检查被诊断为“急性左心衰竭、急性肺水肿”住入ICU。住院期间,患者血压高达200/100mmHg,血氧饱和度仅为60%,随时有猝死的风险。金晓玲带领ICU医护团队展开了紧张有序的抢救:持续CVP监测、有创动脉监测、机械通气、控制入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强心、利尿……经过十七天的精心监护,程奶奶挺过了最艰难的关口:
    4月16日,尿量增多,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到90%以上;
    4月21日,血压平稳;
    4月23日,拔除气管插管;
    4月26日,成功撤离呼吸机;
    5月12日,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转至普通病房。
    ICU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里面的病人很痛苦,在外面的家属很煎熬,如果可能,他们一辈子都不想踏入这里。然而,对于每天都身处其中的医生护士来说,ICU就是他们的战场,当他们把一个个危病重患者从死神手里抢回来时,他们由衷地感到欣慰和骄傲!因为,他们正用坚守带给更多家庭团圆和幸福。
(责任编辑: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