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以上知血压——我院开展“世界高血压日”义诊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日期:2019-05-17
“我们每人每天食用的盐要小于6克,您看,这个小勺,一匙就是2克……”心血管科副主任鲁锋耐心地指导着市民如何使用控盐小勺。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18岁以上知血压”。为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提高公众的高血压防控意识,今天上午,我院心血管科在医院门诊大厅开展了义诊咨询活动。 上午8点,虽然外面细雨绵绵,但是门诊大厅却挤满了前来咨询的市民。心血管科主任徐素娥、副主任乙伶和鲁锋在义诊现场详细地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就高血压患者如何用药进行健康指导。医务人员还免费为大家测量血压,发放控盐小勺及便携分装药盒,并为有需要的高血压患者办理我院高血压中心会员证。 义诊活动持续约两个半小时,共为150余名患者提供健康咨询,免费测量血压100余人,发放控盐小勺及便携分装药盒60余份。本次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市民关注血管健康的意识,提升了市民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能力,也为积极推进全市“6655”工程建设,擦亮“医在淮安”品牌贡献了一份力量。
高血压患者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有症状才是高血压!一些高血压患者会有头晕、头痛、眼花、失眠、颈项板紧等症状,但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是没有症状的。但没有症状不等于没有危害,高血压对心脑肾的损害,并不会因为没有症状而有所减轻!所以高血压还有另一个名字——无声的杀手! 误区二: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有的高血压患者,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认为高血压已治愈,就自行停药。这是错误的做法!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只可控制,尚无法根治。血压正常是药物控制的结果,并不是高血压被治好了。一旦停药,血压很可能出现反弹,有些药物还会出现严重的停药反应。因此,即便血压已经保持稳定很长时间,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减少药量,同时严格监测血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误区三:降压药有副作用,不能吃! 相比目前一线的降压药,高血压是损伤人体器官更主要的元凶。高血压可以引起心、脑、肾、眼睛以及血管等多个脏器功能的损害。高血压会引起心衰、心梗、脑梗、尿毒症、眼底出血、失明以及动脉硬化等并发症。给高血压患者口服降压药,恰恰是为了减轻高血压对人体器官的损害。 目前五大类的一线降压药包括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钙拮抗剂(CCB,如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缓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β受体拮抗剂(BB,如美托洛尔,卡维地洛,比索洛尔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如贝那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依那普利等)以及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如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奥美沙坦等),只要掌握好适应症和禁忌症,副作用非常小,都是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 误区四:一种降压药不能吃太久,要定期换换降压药!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高血压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水平,只要血压控制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一般无需换药!频繁换药反而会引起血压波动,可能会增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随着季节以及气温的变化,人体的血压也处在动态变化之中,比如许多患者会发现天气寒冷时高血压会更显顽固,而炎炎夏日血压的控制会容易很多。根据患者血压水平适当调整降压药的剂量是有必要的,但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误区五:测血压一定要用水银血压计,电子血压计都不准! 这个观点也是不正确的。只要是符合国家计量标准的电子血压计都是可靠的,并非只有水银血压计才准。很多国际高血压临床研究,都要求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可以避免医生的主观判断对结果的干扰,由此可见电子血压计是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般推荐袖带绑在上臂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和水银血压计比,更加方便实用,适合高血压患者在家自己监测血压。 得了高血压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端正心态,健康生活,定时服药,定时测量,定期就诊,就能把高血压的危害降到最低! |
(责任编辑:宣传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