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冷,“脑出血”热!市中医院脑外科医生提醒:这些事要注意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数:   日期:2021-03-09
春节期间经历了一波气温高升
让人感受到了春的生机
然而
这两天淮安天气“大变脸”
瞬间让人感觉步入了“初冬”
随着气温骤降
市中医院脑外科住院患者明显增加
尤其是脑出血患者
脑外科团队连续奋战在第一线
甚至周末都是在手术室度过
  47岁赵先生平时工作繁忙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既往伴有高血压病史,至于确诊多少年,他自己都记不清,平时血压在150/90左右,从未系统治疗未服用降压药物。因为他一直认为:“降压药一吃就停不下来了,自己年轻,再说也没有不舒服的地方,不能吃!”
  前不久,刚吃完晚饭的赵先生正在家里看电视,突然感到自己肢体无力,并伴有头晕头痛的症状。本以为是近日忙于家中琐事心烦导致,休息一会儿就好了,没想到,7点左右,他竟然晕倒在了客厅。随后,家人急忙拨打120送往淮安市中医院急救。
  入院时,患者已经处于嗜睡状态。行颅脑CT检查结果为:小脑出血,脑室出血量大于20毫升。人体的脑组织分为大脑、脑干和小脑,其中小脑位于小脑幕以下脑干的后方,在后颅窝内也就是后枕的位置。如果小脑内的血管出现了破裂,会引起小脑出血形成血肿,血肿会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出现小脑功能的受损。随着患者出血量不断增多,向前方压迫脑干,很可能导致枕骨大孔疝形成,危及生命。
  在与患者家属沟通、快速完善术前检查及相关准备后,赵先生被推入手术室,迅速接受了“小脑出血清除+去颅骨瓣减压+脑室钻孔引流术”,脑外科主治医师王军宝、主治中医师周勇及时为患者清除了颅内的血肿,解救了受压的脑组织。
  由于手术及时,术后第2天,患者已清醒,脱离了生命危险,目前正在进一步治疗当中。
  据脑外科主治医师周勇介绍,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致死、致残率很高,尤其是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脑血管意外。
  因为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就会使脑血管持续处于扩张状态而变硬、变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血压骤然升高,再加上天气的变化、情绪的起伏等客观因素,血管壁承受的压力就特别大,随着脑血管破裂、血液外溢,挤压脑组织,最后演变成脑出血。就像“堤坝”被洪水冲击一样,最后被击垮。
  周勇提醒市民:大部分脑出血虽然很多都是突发性的,但发出疾病信号前易流露出蛛丝马迹。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做自己或家人的“首诊医生”,准确地捕捉,避免小病拖成大病。
  早期信号有5个“突然”
  1.突然面部或肢体麻木、无力;
  2.突然一侧或双侧眼睛看不清东西;
  3.突然出现没有原因的严重头痛;
  4.突然出现喷射性呕吐,或昏迷;
  5.突然行走困难、头晕、身体不能平衡。
  身边不能忽视的危险因素
  1、情绪波动:大喜大悲时,全身小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很容易使脑血管破裂而发生脑出血。
  2、过度劳累:由于担负任务过重,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或长途旅行过于疲劳等,都极易诱发脑出血。
  3、气候变换:气温由暖变凉,昼夜温差大,寒冷的刺激导致全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已硬化的脑血管破裂而发病。
  4、便秘:蹲位用力排便、低头系鞋带或大幅度弯腰等,尤其是大腹便便者,可使腹腔内压力升高,腹腔内大小血管内的血液被挤向心脑等器官,导致血压升高,诱发本病。
  5、监测血压,按时服用降压药: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按医嘱坚持按时服降压药,切莫时服时停。
  6、不良生活习惯:抽烟、酗酒、高盐饮食等,均可引起血压升高,诱发脑卒中。
  高血压脑出血的院前急救
  高血压脑出血的院前急救有三个环节:现场急救、转运途中救护、院内急诊救治,实际为一条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抢救链。这三个环节中,后两个环节都由医护人员参与,现场急救环节与大家密切相关的,因为家属若能迅速识别,并做好相应措施,直接关系到患者后期治疗情况。
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
  (1)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必须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松解衣领,有假牙的取下假牙;
  (2)取侧卧位,头后仰,可用冷毛巾或冰水袋覆盖患者头部。
  (3)患者昏迷会发出强烈的鼾声,表示其舌根已经下坠,可用手帕或纱布包住患者舌头,轻轻向外拉出。
  总之,患者家属要保持镇定不要慌乱!
  不要随意搬动,防止出血增加!
  不可自行送院就诊,防止发生意外!
  不可非医嘱自行服药,降压药误入气管导致误吸,尤其不能按脑梗服用阿司匹林或波立维,导致出血量增加或影响手术治疗时机!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
当下忽冷忽热,是个“多事之春”
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
规律服药、健康饮食、加强锻炼
远离高血压脑出血,你我同行
(责任编辑:宣传科)